快捷搜索:  as

中华科技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已全面系统摸清“家底”,研究人员利用新型设备和科技检测方法,将大量“沉睡”在文物库房里的丝帛残片,逐步整理,不仅首次发现了菱纹绮残片等重要文物,而且还提升了文物清库的精准度。

  水下考古受环境、工作时间等限制,对技术要求更复杂。2022年11月,我国考古工作者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将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2023年10月,我国考古科研人员对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和核心堆积区影像拼接,提取文物样本百余件套,突破了水下考古30多年来限于浅海的局面。

  博物馆里的国宝、沉睡千年的遗迹……它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过往,激发着人们对“何以中国”答案的探寻。提高文物展示水平,让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得以重塑与焕活,是新时代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在河南殷墟遗址,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甲骨碎片自动缀合,让解密数千年前的文明图景得以加速;在四川三星堆,通过数字文物修复手段,实现了器物跨坑完整组合;在甘肃敦煌,借助数字照扫、物理渲染等手段,敦煌藏经洞室藏6万多件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被搬到展览中,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历史之厚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